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80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了硅胶-氰丙基(SiO2/C3-CN,(1 g/0.5 g,6 mL))复合固相萃取柱分离与净化原油中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方法。结果表明:SiO2/C3-CN复合固相萃取柱较单一硅胶(SiO2)小柱的分离效果好,仅使用4.5 mL正己烷和4.5 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洗脱即可实现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完全分离与满意回收(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而单一硅胶小柱存在低环数芳烃化合物(如萘及其甲基系列、苊等)与饱和烃组分的共洗脱现象。通过对原油实物样品的测定,饱和烃和芳烃组分在硅胶-氰丙基复合柱上经正己烷、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的洗脱行为与标准混合液完全一致,该方法实用可靠、流程简单、试剂消耗少、精密度良好(RSD为4.2%~8.5%),适用于石油样品中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PAM)为软模板,在CuSO4、Na2SO3体系中调控合成了片状、海胆状、一维线、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研究了不同浓度Cu2+、不同PAM含量及不同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AM促使氧化亚铜异相成核,氧化亚铜形貌随PAM质量分数的变化而变化:当c(Cu2+)=0.5mol.L-1时,PAM质量分数为3.0%(常温引入体系),产物主要为片状晶体;PAM质量分数为1.0%、3.0%时(高温引入体系),分别获得一维线状、海胆状晶体;当Cu2+浓度为0.1 mol.L-1时,体系中高温引入质量分数3.0%的PAM,得到片层状晶体;当Cu2+浓度为0.3、0.4 mol.L-1时,得到针状聚集体氧化亚铜晶体。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简便易行的液相法,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调整加料方式、反应温度、NaOH用量等条件,实现具有{110}截面八面体、八面体和短足形等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产物进行组成、结构、形貌和光响应的表征,对Cu2O的形貌结构和生长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和优化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u2O微/纳米结构对甲基橙染料的光催化性能。将不同形貌的微/纳米Cu2O作为防污剂复配的自抛光防污涂料,涂层磨蚀率、接触角与实海挂板实验证明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ASE/GC-MS)同时测定海洋沉积物中28种多氯联苯(PCBs)、16种多环芳烃(PAHs)和21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ASE的最佳萃取温度为100 ℃,最佳静态时间为5 min.GC-MS同时分析65种化合物时,PAHs的线性范围为0.05 ~5.00 ...  相似文献   
5.
取代喹啉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5种新合成的取代喹啉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在B3LYP/6-31G(d,p)水平上计算了取代喹啉的量子化学参数, 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抗菌活性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 并用留一法交叉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能力. 结果表明, C5的亲核电子密度fNC5及C9-N1的键级BC9-N1是影响喹啉类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主要因素, 所得模型对该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同时基于QSAR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活性较高的新喹啉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新型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在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伟伟  张静  杜敏 《化学学报》2011,69(16):1851-1857
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自制的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DBA)在1 mol•L-1 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 并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缓蚀效率随DBA浓度增加而增大, 在25~55 ℃的实验温度范围内, 浓度为2.89×10-4 mol•L-1时, 缓蚀效率均在90%以上, 且缓蚀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极化曲线测试显示DBA是一种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式, 属于化学吸附. 最后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DBA的缓蚀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CuSO4和ZnCl2为原料, 采用温和的液相还原法制备得到Cu2O/ZnO微米结构高效光催化剂. 研究了不同[Cu2+]/[Zn2+]比条件下所得Cu2O/ZnO复合物的形貌和光催化活性. 通过5.5 h的光照, Cu2O/ZnO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染料的降解率为(77.5±0.1)%. 将多形貌Cu2O/ZnO复合物作为阳极, 铂片作为对电极, 中间注入甲基橙溶液, 组装“三明治”结构拟电池, 研究了复合物的光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苯酚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N-(2-羟基-3-丙烯酰胺甲基-4,6-二甲基苄基)丙烯酰胺(HMABA)、N-(2-羟基-3-丙烯酰胺甲基-4,5-二甲基苄基)丙烯酰胺(AMHBA)、N-(3,5-二甲基-4-羟基苄基)丙烯酰胺(MHBA)、N-(3,6-二甲基-4-丙烯酰胺甲基-2-羟基苄基)丙烯酰胺(MAHBA)和N-(2甲氧基-4-甲基-5-丙烯酰胺甲基苄基)丙烯酰胺(MMABA)5个类辣素结构的丙烯酰胺衍生物。 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波谱(1H NMR)、质谱(HR-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抑菌试验表明,HMAB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均可达0.125 g/L。 将此5个化合物作为防污剂制备海洋防污涂料,120 d的实海结果表明,基本无污损海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9.
李艳霞  段晓勇  李先国  唐旭利 《化学学报》2012,70(17):1819-1826
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 通过测定光解过程中壬基酚(NP)残留率和中间产物, 考察了溶解氧(DO), H2O2, NO3-及Cl-对水体中NP光解的影响, 并推测了降解途径. 结果表明: DO浓度越低NP降解越慢, 产物有4-壬基-邻苯二酚、壬醇、壬醛和壬酸, 其中以壬酸为主, 推测NP在 O2·-作用下, 生成邻酚, 再发生共轭加成. H2O2, NO3-的添加显著加快NP降解速率, 产物有碳链缩短(2~8碳)的酚、4-壬基-邻苯二酚、壬醇、壬醛、壬酸, 其中以壬醛为主, H2O2, NO3-在光照下生成·OH, ·OH进攻NP电子云较集中的位置, NO3-吸收光同时产生·NO2, 检测到2-硝基-4-壬基酚. 在H2O2存在下, Cl-的添加对NP降解先促进后抑制, 并检测到壬酰氯, 推测·OH与Cl-共存, 形成Cl2-参与反应, 氯代产物的前驱体可能是壬醛.  相似文献   
10.
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HPAM)的降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大面积推广,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产量在逐年增加 .聚丙烯酰胺在为油田生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混合液的粘度和乳化性 ,使油水分离难度加大,造成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含聚丙烯酰胺污水具有粘度高、油水分离难度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本文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化学、生物降解机理,总结了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典型的微生物种群,阐述了生物方法的优势,为油田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